(图/文 栾亚卓 记者 杨雨剑)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7月至8月,我校学子奔赴黑龙江、山东、广西、甘肃等十余省区,围绕“理论普及宣讲、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文脉、助力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倡导绿色发展、服务社会治理、投身卫国戍边”八大主题,用脚步丈量祖国,用汗水浇灌理想,在广袤大地上绘就了一份份炙热的时代答卷。
理论宣讲接地气 思想火炬照万家
从乌苏里江畔到天山脚下,从千户苗寨到彩云之南,大庆精神教育研究中心“石榴籽”实践团以汉语、苗语、瑶语、维吾尔语四种语言接力开讲,让大庆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核心内涵像蒲公英种子般飞入寻常百姓家。

实践团成员开展宣讲
人文科学学院青柠普法先锋实践队前往齐齐哈尔龙江县第一中学、龙江镇中心学校、龙江镇九里村等地,结合基层现状开展普法宣讲,创新拍摄普法小短剧,乡亲们边看剧边学法,潜移默化中把法治信仰种进心田。
红色教育润初心,家国情怀植血脉
校学生会“裕”沙轶漠实践团奔赴焦裕禄纪念馆,感悟焦裕禄事迹,了解焦裕禄工作足迹,把“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写进青春坐标,进一步挖掘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

实践队员在焦裕禄纪念馆参观
校社团管理服务中心“红韵延安,青春筑梦”实践团奔赴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追寻红色足迹,沉浸式体验场馆里的思政课,进一步让青年学生在行走的思政课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实践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合影
地球科学学院“红色领航,筑梦兴乡”实践团来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村,听老党员讲述峥嵘岁月,感悟老一辈的初心使命,解锁老党员故事里的“爱国密码”。

实践队员采访老党员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踏寻红色足迹,传承历史担当”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把对历史的铭记化作守护和平、奋进新时代的实际行动,让红色精神在青春传承中熠熠生辉。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薪火相传,乡韵铸魂”爱国主义实践行和“一站式”学生社区红芯志愿服务团的同学们足迹遍布辽宁、陕西、四川、贵州等10余个省份的20多处革命圣地,在红色地标前唱响经典红歌,探寻革命故事,用青春行动传承历史记忆。

实践队员擦拭烈士纪念碑
文化传承赋新能 非遗瑰宝焕青春
盛夏的讷河草原碧草连天,校青年志愿者协会“鹿鸣瑟宾”实践团与鄂温克族同胞围篝火跳起“彩虹舞”,记录瑟宾节赛马、摔跤、射箭“三项竞技”的每一次腾空与呐喊;在潍坊世界风筝公园,“潍光溢彩,薪火相传”团队拜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从劈竹篾、绑骨架到糊绢面、绘丹青,全流程体验“中国风筝第一乡”的指尖绝技。

实践队员瑟宾节与摔跤队合影
校第二课堂服务管理中心奔赴祖国北疆大兴安岭,实践团成员们深入鄂伦春族聚居地,与鄂伦春族老人同唱赞达仁民歌,采集桦树皮船、狍皮袄制作技艺,用镜头和文字留住渐行渐远的狩猎文化,让“最后的森林民族”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实践队员参观鄂伦春民族馆
科技赋能惠民生 科研成果落实地
地球科学学院“青犁沃野”实践团用7天时间跨越240公里哈长产业带,以科技创新为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养殖户手中的“防疫盾牌”,大大降低了牧场布病检出率,以一场“牧场到实验室”的双向奔赴,诠释新时代青年的强国担当。

实践队员在牧场实地考察
石油工程学院“匠心传承护管道,精神铸魂守能源”暑期“三下乡”实践团深入大庆市五区四县的多个社区开展宣讲活动,科普石油产生、开采、运输知识及油气管道安全守护等要点,践行守护能源安全。

实践队员在社区开展宣讲
人文科学学院“花开半夏”调研团扎根肇东,启动“惠农小站”社会实践项目,以“互联网+”为背景,探索社工专业力量与大学生村官协同助力乡村发展的创新模式。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禽峰逐梦”社会实践团实地考察现代化鸡舍,记录温度、湿度、氨气浓度实时数据,联系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人工智能让“会养鸡”升级为“慧养鸡”。

实践队员参观现代化鸡舍
青春聚力促振兴 智慧汗水润乡土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青春铸魂黑土地——龙江乡村振兴实践纪”实践团来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参观依安县陶瓷博物馆与上游乡建明村振兴园,观摩助农电商直播流程,提出“线上云游博物馆+线下陶艺体验+直播带货”三位一体推广方案,为乡村振兴贡献出青春力量。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匠筑乡建”实践团奔赴四川、陕西、河北、黑龙江、湖北五省乡村,发挥专业优势,深入探索建筑遗产保护活化与乡村振兴融合新路径,以青春智慧和专业力量助力地方建筑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实践队员在村内调研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格致明理,电亮未来”乡村振兴服务队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作孩子们的“科学引路人”,为农户们安装太阳能庭院灯。

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润乡土”实践团赴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村开展实践活动,前往中小学开展主题宣讲,将思想引领融入乡土实践;深入田间地头与产业一线,以务实行动探寻振兴路径。

实践团队面向学生宣讲
艺术学院“墨韵绘乡”支教促进团以艺术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将音乐、美术作为核心载体,将非遗技艺与多元民族文化融入教学,为孩子们打开触摸文化根脉的窗口。

实践团队将艺术带入课堂
绿色实践护生态 共绘美丽中国图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装备243实践团开展了“校园及附近环境治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校园及周边环境问题,改善了校园周边的环境面貌,用实际行动共建美丽校园。

实践队员清理校园周边环境
服务治理暖民心 青春行动显担当
化学化工学院“耆乐同行 暖夕三下乡”实践团深入大庆第一福利院,开展象棋对弈、小型联欢会等活动,丰富精神文明生活,并为老人提供血压测量、防暑知识普及等健康服务,助力养老事业发展。

实践团队在福利院开展联欢会活动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志愿者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开展“青春志愿行 奉献新时代”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专业特长,开设“七彩课堂”,为留守儿童带来趣味科学实验、手工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挨家挨户走访留守儿童家庭,送去学习用品,建立“一对一”学业帮扶档案。
人文科学学院“青春作伴·健康扬帆宣讲团”聚焦青少年群体青春健康知识缺失、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创新教育模式,助力青少年健康发展。

实践队员开展青少年健康宣讲
艺术学院“薪火乡传”筑梦促进团通过健康义诊、温情陪伴、耆老关怀、童乐互动等多样化形式为老人和儿童传递温暖与关怀。

卫国戍边担使命 青春护航家国安
石油工程学院卫国戍边团围绕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北疆阿勒泰古木乃县等地开展宣讲活动,以实际行动传承卫国戍边精神。

实践队员在吉木乃口岸合影
征程万里风正劲,青春奋斗正当时。我校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已圆满落下帷幕,但东油学子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脚步永未停歇。他们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用脚步丈量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了一堂深刻的“大思政课”。未来,校团委将继续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在实践淬炼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让青春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