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雨剑)野外地质实习是地学专业培养和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核心环节,更是践行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阵地。地球科学学院以实习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地质精神、厚植大庆精神。今年7月,学院分赴秦皇岛与兴城两地开展野外地质实习,实习任务分别由蒋飞、平贵东担任队长,千余名学子在野外课堂中锤炼本领、砥砺品格。
多方联动精细筹备,筑牢实习育人根基
此次暑期野外实习规模创历年新高,其中秦皇岛实习点迎来我校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石油工程专业的894名大一学生,由31名教师全程指导;兴城实习点则承担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84名大二学生的实习教学任务,配备12名指导教师。
为保障实习顺利开展,学院提前部署、周密安排。实习启动前,学院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明确实习意义与基本要求,对野外规范操作、应急预案制定、安全防护措施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部署。6月27日起,秦皇岛与兴城实习大队在蒋飞、平贵东带领下同步开展集体备课,特别邀请经验丰富的柳成志教授为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夯实教学理论基础。学院办公室主任与辅导员提前抵达实习基地,在车站热情迎接学生,全面落实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教学组织与生活服务“双到位”。



传承地质初心使命,厚植地学育人情怀
实习伊始,学院分别在兴城教学基地与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基地举行庄重的启动仪式,全体带队教师、辅导员及实习学生悉数参与。伴随着朝阳中冉冉升起的校旗,在《勘探队员之歌》的激昂旋律中,师生们的实践热情被点燃,地质人的初心与使命在仪式中愈发鲜明。

动员结束后,同学们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即刻奔赴典型地质区域开展实践。教师们坚持言传身教,通过野外现场教学与室内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精准答疑解惑。学子们无惧酷暑风雨,在地质观测、剖面测量、标本采集等实践任务中锤炼意志品质,提升专业技能。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学习,7月9日,秦皇岛野外实习大队举办“东北石油大学第五届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岩石观察描述技能大赛”。来自地球科学学院、石油工程学院2024级的31支队伍同台竞技,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组、一等奖2组、二等奖3组、三等奖4组及若干优秀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

校际联合创新探索,拓宽育人合作维度
实习期间,东北石油大学分别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安石油大学在秦皇岛和兴城开展以“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探索校际实习教育合作新路径,此举是学院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创新举措。
7月10日,由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勘查工程系党支部书记蒋飞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地质系第二党支部书记李涤共同牵头,两校在秦皇岛柳江盆地基地召开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座谈会,达成多项合作成果:一是在李涤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院情介绍》报告基础上,双方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合作路径,为学子升学发展搭建桥梁;二是围绕吴俊教授《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交流会》报告,深入交流两校长期教学经验,探讨科研成果融入教学的具体途径与案例,达成本科生地质认知实习校际合作意向;三是结合蒋飞《第四批全国样板支部-资源勘查工程系党支部建设经验分享》报告,共同探讨基层党建创新做法与典型经验,并就人才培养、实习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发展等领域展开深度研讨,凝聚合作共识。


7月11日至12日,我校联合西安石油大学师生在辽宁兴城开展石油高校野外地质教学联合实习,由平贵东与西安石油大学陈志鹏共同带队。期间,两校以“党建引领、业务融合、人才共育”为主线,取得三项重要成果:一是交流“党建+业务”双融经验,在课程思政、培养方案优化、组织管理创新、后勤保障完善、教学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形成多项共识;二是深化产教融合,联合赴凝聚矿业公司参观交流,邀请公司总经理赵亮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与矿山安全培训并进入平硐实地观察矿硐地下空间利用情况,同时我校聘任企业导师实施双导师制,构建“理论-实践-应用”闭环培养链条;三是联合开展石湖谷新路线考察,将最新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学实践,提升实习教学时效性。


作为地质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秦皇岛与兴城野外地质实习不仅是地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延伸,更是锤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平台。地球科学学院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以地学野外实践教学为基础,强化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构建起“专业知识+课程思政”立体化实践体系,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深度融入野外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与思政同向同行。此次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安石油大学的校际联合,探索出野外教学协同育人新模式,对完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学院将持续发力,为培养具有“专业精、能力强、闯劲足、作风实”东油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为我国地质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东油力量。
(文字及图片来源:地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