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晨光)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为了迎接时代的滚滚洪流、更好地完成教育的崇高使命,学校始终在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特别是充分发挥师德师风立德树人作用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然而,古往今来无论是教育发展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还是每个教育者、受教育者心目中对于师德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任何一位追求教育理想、秉承科学理念、勤于提升业务、珍视师生互动、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师而言,了解学生对师德师风的看法,既是一种鼓舞,又是一种鞭策。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除了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们献上节日祝福和美好祝愿之外,也想送上一期特别策划——《“老师,我对您说”——师德师风大家谈之学生篇》。通过梳理学生主题征文与个别访谈的观点,让教师们了解一下他们最关心的人——学生,对师德有着怎样的理解,听听他们的心声。
“袁老师上课好有激情”,“听说你们老师带着你们做课题”,“宋老师昨晚到我们宿舍看我们了”,同学交谈间,常常会听到对老师的评价。正值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之际,对什么是“师德”、“好老师的标准”学生亦众说纷纭。
电子科学学院王洪吉同学认为,“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息息相关。”石油工程学院的赵雨婷同学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它既是成为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条件。”然而,她同时谈到“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在学生们眼中,具有良好师德的好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好老师,是一扇窗户,要学富五车、业务精湛。
学生认为,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不同于基础教育。因此,“拥有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是基本的前提。无论课程涉及大学生活还是广阔的外部世界,大学教师需要表现出对教授课程的浓厚兴趣以及该课程完整的系统性,这是对于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的基本要求。
电子科学学院的孔繁艺同学认为,“对我们来说,尊师敬长是美德,对老师来说,尽职负责是师德。我想,好老师应该是那些有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擅于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老师。老师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认真追求和责任感影响着我们学习知识的态度。当有一个知识储备丰富、讲课清晰明了的老师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听讲呢?”那些让学生把知识牢记在心的详细讲解、耐心的神情语调、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及对大学生活的重视与热爱都只能从老师的身上学习到,这一点是任何远程、线上学习所不具备的优势。为此,外国语学院的李兆秋同学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学富五车的积累,不厌其烦的态度,是他们站稳讲台的基础。”
好老师,是一盏明灯,是我们人生的领航人。
我们都同意,获得知识不是大学教育的唯一目标。学生理解知识固然重要,但这只是大学教育的开端,并不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真正的学习并不只是信息的获得,学习过程还涉及新观念在师生间的相互传播,情感在师生间的互动交融。可以断言,如果没有大学教师个人品行的影响,大学教育本身不可能完成对学习者产生影响的教育任务。
作为已成年的大学生,独立的个性和思想已经形成。学生渴望老师把自己当作平等的主体来看待,以朋友的身份交流,在沟通中得到尊重、关注和关怀。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是学生时代的最后一站,经过四年的历练,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开始真正的独立生活。而这四年,从校园通向社会的这段路,也必定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期。父母不在身边,同学经验不足,社会雾里看花,老师往往是学生最信赖的人。一段话语,一个眼神,甚至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会让学生面对迷茫的未来茅塞顿开,终生难忘,这就是师德的力量。地球科学学院马声远谈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对工作的敬业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发展道路和职业选择上。一个对学生真诚呵护并报以关切的师长能够在平日里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往一条通向阳光的精彩道路,并走向一个积极向上,对社会有益的工作岗位,培养出对社会有更多贡献的新鲜血液。”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王浩辰同学总结到“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知识丰富、有智慧、有道德的人,他们能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也是我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好老师,是一位园丁,用关爱浇灌我们不断成长。
一位教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更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关爱的动作,都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滋润,行为上的激励,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地球科学学院杨雪谈到“关爱,很简单的两个字,对于老师而言,‘桃李满园,爱满天下’却是一件很不易的事。将每个学子视如己出,对天下桃李细心呵护,这不仅仅是师德师风的外在体现,更是师德修养的内在灵魂。一个关爱学生的老师,无疑会赢得学生的爱戴,更会成为学子一生的航标。”
好老师,是一柄戒尺,绝不允许我们放任自流。
大学是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交流的地方。大学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基于关系的教育。因此,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既不该疏离,也不该放任,而应该是一种积极地追求教育最大效果的互动。电子科学学院卢鹤同学情真意切的谈到“我们不怕批评,怕的是没有人愿意去批评。我们需要的不是放任,而是来自老师的教导和鞭策,需要的是即使面对我们的年轻叛逆,也会义无反顾地为我们刮骨疗毒的老师,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人文科学学院的张子仪同学也谈到“大学与高中并不相同,但我认为两者之间依旧有很多共通之处,其中最主要的是它们最深刻的目的都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成人。德,为师者心头之首善。”教师热爱学生不是溺爱,也不是迁就学生的错误,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
好老师,是一名伯乐,会尊重我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不仅要在生活中关心每个学生,还要关心每个学生的全面成长,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私。经济管理学院郭爽同学认为“师德,并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豪迈,也不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追求极致的超凡境界,而是在平凡中也能闪闪发光的,以伯乐之名成就常马的非凡。”同学们认为,大学教育不该是扼杀学生个性,磨平学生棱角,用成绩这一唯一尺度去衡量每个学生的批量工厂。而应是用心与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长板指导其做短期规划的引路人,是能用平和的心态、平等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质,不论成绩好坏都能因材施教的伯乐之心。
好老师,是真正的勇士,在物欲横流中坚守。
人文科学学院张雨同学认为,“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对教师乃至全社会都是一种考验。我们希望,在大学这座象牙塔中,能够遇到不忘初心,坚守师德的老师,这将是我们求学之路的幸运,也是我们整个人生的幸运。”杨昌济先生就曾阐明自己对于教师所具品德和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的理解,即“不慕名,不慕利,纯粹的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栋梁。”
师德并没有特定的准则或“永恒的至理名言”,然而它却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灵魂。教师的工作,是学生之所求,家长之所托,更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要发展、文化要进步,离不开兢兢业业的老师们。同学们在受访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及令他们钦佩、让他们感动的好老师。或质朴、或青涩的话语,饱含的是对老师们真切的爱。今天,我们一起讨论并呈现讨论是为了看见。我们希望,从思考出发能够看见我们的青年对师德师风的热切呼唤,看见伟大,也看见渺小,看见我们奋斗的事业无穷的可能。
老师,您推开窗户看吧,这满园的桃李在向您招手,如果没有您的修剪哪来的青竹翠蔓和锦绣满园,如果连您的爱都小心翼翼,那温暖的夏日还有什么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电子科学学院卢鹤
大学四年,我相信你们会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有你们的指导,我会不断的进步;有你们的批评,我会更加完美;有你们的陪伴,我会感到快乐。亲爱的老师们,知识我所欲也,德行亦我所欲也,有你们在,我相信我会兼得。 ——石油工程学院姚型军
老师,您的出现,将改变我的一生。——外国语学院杨舜猗
每一位老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引导我们成长,他们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为人处世、实现人生价值的宝贵经验。感谢你们谆谆的言传,感谢你们润物细无声的身教,这份恩情我们会永远铭记!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祝愿东北石油大学的老师们节日快乐、健康如意! ——人文科学学院周晗宇